泗县打造公共文化场馆集聚区 擦亮“运河名城”城市名片
近年来,泗县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设工作,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公共文化场馆集聚区,在运河沿线先后建设开放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家风馆)、规划馆、少年宫、科技馆、古鞋博物馆、泗县隋唐运河博物馆、泗县皖东北革命纪念馆、泗州大剧院等“十大公共文化场馆”,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投资近十亿元,形成了集场馆游览、非遗教学、文化演出、社会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公共文化集聚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泗县县委、县政府把公共文化场馆聚集区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泗县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投入资金超10亿元,高标准构建了“15分钟公共文化圈”,为“运河名城”增添了光彩。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做好谋篇布局。泗县“十大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紧紧依据大运河安徽段保护规划和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相关理念进行建设,在大运河泗县段世界文化遗产区域范围内错落分布,形成了移步、换景皆有文化场所,静态展示与动态体验相结合的多样化文化体验,使广大观众能够系统性、全面性、完整性的体验了解泗县文化。
三是提升运维水平,打造优质服务。高品质的文化场馆已成为泗县的一大亮点和展示运河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泗县“十大公共文化场馆”统筹进行公共文化场馆的文化展示、社会教育、文化研究等功能,形成泗县地域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通过公共文化场馆的开放建设,与旅游、招商等相结合,开展文化宣传推介,唱响城市品牌,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活起来,使泗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得到活态化的展示利用,运河文化价值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