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老年大学:1+1>2,他们做到了!

发布日期:2023-05-04 08:20 来源: 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民生办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1+1>2,我们做到了!”,萧县老年大学临时党总支书记、校长张秀珍说起教育教学成果时这样说。

细数年来萧县老年大学获得的省级以上荣誉和登上的"国字号"大舞台,张秀珍更是如数家珍。

“全国敬老文明号”、“安徽省老年大学系统先进集体”“省级示范老年大学”、“安徽省敬老文明号”、“全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团队”、“老有所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萧县老年大学相继摘取国字号、省字号荣誉30多项,各项工作均处于全省老年大学系统第一方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道情《唱唱我们的小康生活》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十七频道“农家院里过大年”舞台、模特舞《美丽传奇皇藏峪》获得第六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活动荣获“百合花”奖、快闪《我爱你中国》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等共同举办“喜迎二十大,银龄展风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近年来,萧县老年大学先后有40余个节目走上省级以上大舞台。

“各类成绩的获得不仅是我们学校的荣誉更是我们萧县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结出的硕果。频频登上'国字号'大舞台是对我们教育教学的检验,更是我们唱响萧县故事、擦亮萧县名片的老年情节”,张秀珍再次动情地说出了1+1>2的原因。

萧县老年大学缘何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骄人成绩?

成绩的取得源于地方政府的“头号工程”,源于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教育模式和形式多样的改革创新。

头号工程,助力学校迅速壮大

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关爱老年群体。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老教委主任的领导组,把学校列为老年教育的头号工程来抓,及时落实了老年大学活动资金。县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破解学校扩建需求,拓展教学面积3500多平方。2022年来,老年大学以“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为契机,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教育教学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拨专款12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教学楼楼顶1000多平方彩钢雨棚施工、4000平方米教学楼内外粉刷、室外挡雨车棚、楼梯、走廊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全部进行了更新处理,新修200平方米校内道路,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针对学校教学设备欠缺的实际情况,新购入3套教学一体机,逐步实行了电化教学;新安装26万元舞台LED显示屏、11万元音响以及7万余元舞台灯光设备,为老有所学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为壮大学员队伍,学校临时党总支书记、校长张秀珍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召开宣传推介会,并在全县23个乡镇全部设立起了教学点。目前萧县共有老年大学1所,在册学员1580余人,老年学校23所,老年学习点 176 个,各类专兼职管理人员及教学工作者300余人,做到了县有老年大学,乡镇有老年学校,行政村(社区)有老年学习点的老年教育网络,真正做到了全县老年教育全覆盖,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老年学习网络。

一条红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近年来,萧县老年大学以党建为引领,以政治建校为基础,围绕培养“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现代老人目标,一条红线把政治建设融入教学、服务、管理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优势。

把思政课列入老年大学教学计划,坚持每月一次思想政治课,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教学,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用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武装头脑,让老同志接收新知识、新思想,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个大平台发光发热,做出独特贡献。

每年多次组织临时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以及部分党员开展举行了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广泛参与的系列党建活动,集中学习党史、到淮海战役总前委蔡洼和萧县苏维埃旧址薛庄学习参观等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每年多次组织艺术团党员到乡镇社区、到敬老院送温暖进行文艺演出;组织党员、学员到红色教育基地蔡洼、岱湖公园等地拍摄了歌曲快闪《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爱你,中国》;组织诗书画系党员、学员参加校建党百年书画摄影诗词作品展;每年举办庆“七一”“国庆”等大型专题文艺晚会,县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双轮驱动,教学模式丰富多彩

萧县老年大学现拥有教学面积5000多平米,4个系29个专业40个班,学员达到1500多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朋友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明显增强,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按需设课成为课程设置的主流。探索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教学模式,购买设备,培训队伍,依托安徽老年远程教育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在家就能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各种课程。

学校现设置政治(法律)、书法、书法基础、国画(花鸟)、国画(山水)、诗词、电子琴(初级班、高级班)、豫剧、京剧、器乐、音乐、民族舞、健身舞、交谊舞、模特、电脑、摄影(初级班、高级班)、葫芦丝(初级班、高级班)、腰鼓(初级班、高级班)、太极、柔力球、古筝、军乐班、瑜伽班等。

为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发展萧县特色文化,特开设了国家级非遗文化渔鼓和省级非遗文化剪纸课程,近两年,组织专业团队,挖掘创编了渔鼓道情《共圆中国梦》《唱唱我们的小康生活》《渔鼓声声话时代》节目,多次参加省、市、县演出与比赛,荣获较多奖项,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传承发扬非遗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为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践行文旅融合的新路径,对接经济发展是萧县老年大学教学上的一大亮点,根据萧县名胜皇藏峪的传说,精心编排了模特舞《美丽传奇皇藏峪》,展示了汉朝盛世的面貌,喻示了当今繁荣昌盛的新时代。此节目赴香港演出盛况空前,受到社会各界一致点赞;参加了全国老年大学系统文艺汇演,荣获百合花奖,传扬了萧县的美名,助推了旅游经济。

近年来,萧县老年大学大力推进老年教育线上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充分利用安徽老年远程教育网、学习强国、网上老年大学等线上资源平台,积极引导组织老年学员及本地老年人群关注安徽老年开放大学微信公众号,学员因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开学,可以利用微信端根据个人需要开展学习,为老同志居家期间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做到足不出户也能居家学习。

两大课堂,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近年来,萧县老年大学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繁荣发展校园文化,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更多展示办学成果的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1年来,萧县老年大学先后创编了渔鼓道情《共圆中国梦》《唱唱我们的小康生活》《渔鼓声声话时代》节目,连续三年代表宿州市参加了省电视台春晚和省老年大学协会春晚,并于2021年春节期间代表安徽省登上了央视17频道“农家院里过大年”节目;舞蹈《中国美》《画乡渔鼓情》代表县老体协参加了省老年广场舞大赛,荣获二等奖;渔鼓说唱《渔鼓声声话时代》代表宿州市委老干部局参加全省老干部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的演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渔鼓说唱,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赢得领导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在演出中获得“最佳节目奖”。渔鼓道情《渔鼓声声话时代》参加了由中国推介、中国网传播、百度百科、秒懂百科联合主办的“家乡推介大赛”中以479894的高票荣获“家乡推介大赛”最佳人气奖、歌唱美丽家乡奖和最佳组织奖三项大奖的好成绩。

全面覆盖,文艺下乡异彩纷呈

萧县老年大学现有夕阳红艺术团、军乐队、腰鼓队、模特队、书画院等社团,经常组织老年学员利用所学知识本领,服务社会,深入基层开展公益活动,下乡镇,进社区。近年来,学校每年演出达到40多场次,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每年举办写春联送春联活动,为群众送去新春祝福;深入到全县23个乡镇进行“ 文艺送下乡”150余场次,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文化大餐;先后35次在分别在岱湖公园、龙湖公园、县城中心广场、龙河艺术空间等地举办“渔鼓声声颂党恩 文艺演出进社区”专场文艺演出,模特队、舞蹈队舞蹈、走秀专场,庆七一、国庆、春节节日专场,等大型专场文艺晚会,展示老有所学教学成果,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彰显了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