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文明实践沐乡野 春风化雨润人心

发布日期:2020-12-22 15:27编辑:拂晓新闻网 来源: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号:阅读:

“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突出思想引领,加快阵地建设,经常性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者在埇桥区三八街道港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居民宣讲雷锋精神。马峰
 

“竹板打、响连连,泗县人民笑开颜,古运河畔赛江南。惠民政策暖人心,脱贫别忘报党恩。小康路上手牵手,坚定信念跟党走……”在泗县黄圩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艺宣讲志愿者梁贤地通过快板书的方式,将扶贫政策传播到基层群众身边。

台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不断。坐在下面听宣讲的基层干部、党员群众为这场特别的“微宣讲”齐声点赞。“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讲身边人、身边事,让群众唱主角,使基层宣讲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黄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陈会伟深有感触。

用“小环境”解说“大形势”、用“身边事”解读“好政策”、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泗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平台,组建志愿者宣讲团深入各地开展宣讲,用灵活多样的“微宣讲”传递党的“好声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各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今年以来,泗县共举办微宣讲报告会100余场,受众1.2万余人。

“各位听众,砀山县乡村大喇叭开播啦,首先播放中央新闻联播,欢迎大家收听……”每天早上7:30,砀山县赵屯镇蒋庄村50多岁的老党员朱大超准时听到村里广播的新闻和各类节目。“每天早中晚吃饭时,我们都能听到广播节目。既有党中央和省里的新闻,也有农村的种植、养殖技术和致富信息,很适合我们农民的‘口味’。”朱大超高兴地说。

砀山县创新建设“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充分发挥应急广播系统传输可靠、覆盖全面的优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村入户,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声”入人心 。目前,全县16个镇(园区)应急广播平台、1400多个村级“大喇叭”实现全覆盖播出。

“乡村大喇叭已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的‘大阵地’、传授科技知识的‘大平台’、倡导文明新风的‘大讲堂’。”砀山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既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各地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文明实践参与者。

日前,记者来到灵璧县游集镇游圩村,见到了乡风文明志愿者尤传化。在游集镇,他是小有名气的“大老支”,精通当地的风俗人情。乡亲四邻谁家有个红白事儿,都要找他张罗张罗。现如今,只要看到谁家大摆宴席、铺张浪费,他就会苦口婆心地上门劝阻。

“嫁女儿要几十万彩礼,红白事办几十桌酒席,有的小孩剪个‘鸭尾巴’也要摆几十桌……这都是陋习。”尤传化告诉记者,为了改掉这些陋习,游圩村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制度,要求干部群众婚事新办,不讲排场,杜绝餐饮浪费,不加重人情负担。同时,还明确酒席数量和每桌饭菜标准,要求群众不收(送)彩礼。

记者走进游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看到了一份《游圩村红白理事会工作表》,表上登记的是村民们原本要办的酒席桌数和标准,以及经过劝导后,实际办的桌数和标准:从原本计划摆几十桌减到实际的十桌左右;从预算一桌消费七八百元降到实际消费四百多元。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一组组数据的变化,见证着文明乡风的浸润、群众观念的转变。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近几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相结合,理论宣讲与联系群众相统一,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融合思想引领、道德教化、移风易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德育平台。

——各地坚持激活、整合、共享,统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好人馆等各类场所,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再配置、再优化,让阵地建设“强”起来。

——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文艺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项目,让群众心坎“暖”起来。

——探索形成“群众点单、基层报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部门买单、社会评单”的“六单”工作模式,推动文明实践服务点对点、实打实,让体制机制“活”起来。

充满“泥土味”的理论宣讲、饱含“人情味”的志愿服务、富有“乡土味”的文体活动……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播撒宿州大地,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百姓心田。 记者 谢文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