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关于宿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9-02-22 09:23编辑:综合规划科 来源: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局) 字号:阅读:

关于宿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年1月9日宿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宿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2+4+2”工作总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快于全省、位于前列,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8年计划目标

2018年初步预计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8.2%左右

  增长8.5%

财政收入

增速高于经济增长

  增长12.3%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9.5%左右

  增长15.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8.5%左右

  增长1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0.5%左右

  增长13%

进出口总额

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增长28.3%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8%左右

  增长8.7%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8.5%左右

  增长10%

城镇调查失业率

5%以内

5%以内

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一)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挑战,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面落实“六稳”部署,出台“六稳”工作方案,落细落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政策举措,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季度召开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强化对重点工作、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责任的靶向摸排和分解调度,有针对性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经济增长、消费、投资、外资、外贸、财政收入、居民收入、新增就业等预期性指标均好于年度预期,预计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制定2018年度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工作要点及施工图,全面推进111项重点任务和37个重大工程落地实施。进一步健全发展规划计划实施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工作。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三次产业发展协同性较好,一产平稳健康,二产支撑有力,三产增速全省领先。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服务消费进一步提质扩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1.3个百分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财政收入增长12.3%,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76.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二)聚焦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稳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处置专项小组联席会议作用,加大农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有效降低中弘股份风险相关影响。全面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互联网金融风险等重点领域清理整治扎实推进。加强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控,2018年,共发行置换债券、新增债券102.55亿元,有效降低政府债务利息,平滑偿债压力,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1234+N”工作思路,深入开展“重补促”专项整改行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顺利完成115个贫困村出列、9.33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产业就业扶贫质量进一步提升,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全市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项目22.37万个,建设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362个;建成电商服务示范网点359个,15116名贫困劳动者经帮扶实现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底线进一步筑牢,发放教育扶贫资助金4176万元;保障贫困人口就诊466.6万人次,市域内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98.9%;完成31873户危房改造,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双基”建设进一步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10451.6公里,建成69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贫困村实现自来水到户全覆盖;实施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项目2459个,8大领域19项指标均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作做法全省推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圆满收官。全省贫困县高质量退出现场推进会在泗县召开,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在灵璧县举办,泗县荣获全国健康脱贫先进县称号,市委组织部荣获2018年度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污染防治攻坚战初战告捷。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洁净宿州”等专项行动,11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城区全面禁售禁放烟花爆竹,强化重点区域机动车污染防控和建筑扬尘防治,“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有效推进,PM2.5平均浓度下降17.1%,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9.5个百分点。启动主城区污水治理攻坚战,成功获批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资金6亿元。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推行实施。4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水质控制目标。推进净土持久战,开展固体废弃物非法转移、贮存、倾倒、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逐步健全。启动41个非煤矿山治理。稳步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埇桥区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列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生态文明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居全省前列。

(三)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有效加强。“破立降”全面发力。拨付皖北煤电集团中央、省两级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2.4亿元,确保去产能工作顺利实施。加大力度去库存,非住宅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新三板和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72家。发行企业债8亿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完成直接交易电量10.5亿千瓦时。不断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统筹资金较2017年提高15%。

实体经济振兴有力有效推进。实施“3111”工程突破攻坚活动,各县区、园区首位产业产值增长19.4%。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十大重点产业,实施200项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长44.8%。加快提升制造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新增省级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各2家。制定实施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民营经济结构趋优、活力增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个数占比突破95%。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创建,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项、安徽名牌产品16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增A级物流企业5家,创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示范园区各1家。新增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1家、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3家。

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开展重点项目推进“百日会战”活动,推动200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68亿元,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07个,完成投资68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0%;新开工项目161个,竣工项目71个。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符夹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工,钱营孜2×350M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竣工投产,符离大道、G206北段、G310皖苏界至黄口段、宿淮快速通道等12个国省干线一级公路项目加快建设。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宿马泰盛热电联产等项目开工建设。绿地科技产业园项目落户宿马园区。合新高铁泗县段、宿州火车站综合改造、宿州机场、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宿州至固镇高速公路、淮宿蚌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智慧宿州”免费WI-FI平台一期建设完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四)持续强化创新驱动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成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40.9%,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7.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和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依托高校院所、开发园区等,全市建成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智能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项目荣获“创响中国”安徽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第二届宿州市创业大赛成功举办。院地合作实现新突破,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高端生物发酵平台、与中科大合作金属空气电池组项目分别列为省政府发布项目。宿州市农科院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加快筹建。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皖北领先人才高地建设加快推进。

“三重一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市高新区省级云计算产业基地实现产业、投资、税收较快增长。市经开区生物医药等3个第一批市级基地加快建设;市高新区智能制造等6个第二批市级基地创建挂牌,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县区、园区全覆盖,形成“县(区)-市-省”梯次推进的总体布局。制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精准推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加快推进。宿州经开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原料药制造项目入选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紫金石墨烯复合功能薄膜产业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1%,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10%以上。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健全完善组织管理体制,成立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出台军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量子通信、航空航海设备等领域为重点,实施无人机机翼部件总装、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系统元器件研发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从无到有”良好开局。

(五)有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工程,全市共建成绿色攻关示范片10个。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提升。蔬菜、水果产品抽检合格率99.5%,全市应用追溯平台单位数达150余家。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积极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283家,位居全省第一,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发展到46家。新增市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各50家。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百千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工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8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1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比重9.7%,农业产业化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同比增长40%。

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稳步增强。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43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2%。在埇桥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贷款增量居全省前列。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部创新龙头企业领保模式,帮助家庭农场担保贷款累计4.5亿元。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211个村,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300个村完成“三变”改革。

(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整体统筹联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能级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四创一建”“两治三改”,启动实施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菜市场提档升级、中小学校和公立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主城区9个老旧小区改造。“五馆一中心”部分竣工验收,西外环部分路段、拂晓大道北延建成通车。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通过现场验收,国家园林城市复核通过,6条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全面完成,加快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开工率、基本建成率均居全省前列,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以“3111”工程、“555”工程为抓手,双轮驱动县域经济振兴,县域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美丽乡村建设走在皖北前列,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加快实施,农村垃圾治理基本实现市场化,完成改厕13.4万户,建成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45个。

新型城镇化试点扎实推进。“五权保障”“五有并轨”有效落实,“十三五”以来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人数全省靠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逐步缩小。砀山酥梨省级特色小镇影响力持续扩大,埇桥现代农业等市级试验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扎实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三年提升行动,完成复垦3.3万亩。“劝耕贷”模式实现县区全覆盖,累计发放“劝耕贷”担保贷款5亿余元,作为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

(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持续释放。重要领域改革不断破题。持续加快“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一门、一次”专项改革行动,延伸政务服务链条,叠加释放政策红利,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四最”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社会信用制度覆盖所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完成政府机构失信专项治理任务。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7万户。市属国有企业完成产权划转重组34家、公司制改制17家。出台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实施意见,我市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获国务院表彰。金融改革稳步推进,新增贷款300亿元,同比增长25%,余额存贷比68%,新增存贷比达到110%,全市投资基金规模205亿元,发放续贷过桥资金等创新业务贷款110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推进。财税体制、医药卫生等其它重点改革扎实有序开展。

皖北开放新高地加快打造。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加强对涉美贸易企业摸排指导,分类施策,稳定外贸发展良好势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30家。积极组织参加中国进口博览会等展会活动,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成功签约43个项目。推进宿马园区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泗县公用型保税仓库建成投入使用。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开发区优化整合工作方案获省政府批复。砀山经开区、宿州高新区等筹建省级开发区获批去筹。萧县经开区、宿州高新区在2017年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获省政府通报表彰。泗涂现代产业园在全省县域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年度考核中排名首位。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0.7%,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6.9%,承接产业转移水平进一步提升。

区域合作持续深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境外投资企业增至14家,深化与陇海兰新沿线城市合作。安特食品、东大木业、新林纺织等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有序实施。加快对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争取新汴河航道、张江萧县高科技产业园建设等列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与沪苏浙等地区产业商贸合作。与周边城市共同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参与启动淮海经济区新一轮协同发展,签订淮海经济区合作发展框架协议。

(八)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民生保障持续增强。财政民生支出347.1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87.5%,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升。新增公租房分配2137套。实现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行政村光纤接入全覆盖。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加快推进主城区教育集团建设。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4所,继续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办学条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宿城一中宿马分校投入使用,宿州工业学校整体迁入职教园区,宿州应用技术学校新校区开工建设。泗县公共实训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健康宿州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创新型、活力型、平安型、满意型“四型”公立医院加快建设。启动卫生健康人才和专科建设“511”计划,创建省级重点专科10个。持续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11”计划,3家县级医院投入使用,新增床位2500张,新建、扩建乡镇卫生院20个。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显著,传染病疫情稳中有降。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建成86个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803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大力实施旅游强市“五个一批”工程,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0亿元。实施“十项提升行动”,开展综合整治,补齐短板弱项,打牢工作基础,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落实达标。全面启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依法保护产权,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持续推进“深督导、重化解、促落实”专项行动,“2+3+X”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到位。制定《宿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七五”普法深入开展,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开展城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及成本构成情况专项调研,推动商品住房备案价格规范管理,有效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能力。平安宿州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等领域监管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三个同比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过去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我市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文明创建等经济社会发展众多领域,均实现了新的突破,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既面临防控风险、补齐短板、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的刚性任务,也面临经济转型、动能转换的巨大压力,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足;实体经济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突出,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的主动性、便利性仍需加强;区域发展还不协调,部分县域经济转型过程中遭遇阵痛、支撑减弱;绿色发展还不充分,部分河流污染仍然较重,农业农村污染问题突出,生态修复还有不少欠账,补短板还需长期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基础还不强,高质量项目招引难度加大;城镇居民增收还不快,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于这些不足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我市既面临着新的形势和环境,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并存。从不利因素看,国内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在外部冲击下趋于显性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市经济运行的“排浪式”传导效应和滞后效应不容忽视。在高质量发展要求日益增强背景下,我市产业结构不优和诸多短板制约仍将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缓、稳中存忧。

从有利因素看,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皖北振兴等多重战略叠加催生“乘数效应”,中央和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六稳”工作要求,在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乡村振兴、培育国内市场激发消费潜力、减税降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新上重大项目能耗指标单列等方面,推出一批指向准、力度大的新举措和“政策包”,我市始终坚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基础领域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四新经济”等新动能加快成长,未来发展蕴含广阔市场空间和巨大内需潜力。总体判断,我市发展具有“国家战略的机遇、宏观政策的机遇、创新驱动的机遇、市场倒逼的机遇、开放发展的机遇”,仍处于应当大有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并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聚焦“2+4+2”工作总思路,高质量推进五大发展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宿州,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工作的着力点就是“把握机遇期、坚持抓主线、打好攻坚战、提升创新力、做强制造业、促成大市场、推进一体化、全面促改革、实现高质量、喜迎七十年”。

建议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2019年计划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8%以上

财政收入

增长高于GDP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0.5%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1%左右

进出口总额

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8%左右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9%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

5%以内

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建议按8%以上安排,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合理性。用“稳”来保障“进”,用“进”来支撑“稳”。既要“稳”,把握好度,增加一定的发展弹性,预期目标虽然比近几年有所调低,但在新的下行压力下,实现目标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又要“进”,奋发有为,综合考虑我市发展需要、发展惯性和潜在增长率,努力保持相对较快、争先进位的增长势头,实现“保八争六”目标任务,不断缩小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二是落实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体现导向性。力求速度、质量、效益平衡匹配,以科学指标体系引领发展行动,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空间。三是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衔接性。预期目标设定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目标有机衔接,保持经济发展的健康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培育壮大新经济新动能

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市有关政策,牢固树立“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事”,抓好产权保护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文件落实,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政务失信惩戒、知识产权保护、涉企政策制定等制度体系。制定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积极对接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新增民营企业300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000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建立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成长性小微企业资源库,着力培育一批行业“单打冠军”。结合“四送一服”进民企等活动,精准滴灌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打通中央、省、市各项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米”,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切实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上下功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推进市场出清。加快“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脱贫攻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继续协调国开行、农发行支持我市重点领域建设,加快实施一批补短板重点项目。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强化小微企业融资支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深入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打造“四最”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增强企业投资信心。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和省市降成本政策,完善收费清单管理,进一步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开展“竞价上网”,进一步推广大用户直购电范围。提升产业链水平。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目标推动企业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大上市挂牌工作推进力度,加快埇桥区和萧县等地企业债发行,开展多方式常态化银企融资对接,扩大有效信贷投放,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促进形成消费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建立制造业重点项目库,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推动实施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五大制造”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重点技改“1525”行动计划,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引导和支持土地、金融、创新、人才等要素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集聚,促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升级。新增“安徽工业精品”2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引导企业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培育和创建一批优质品牌。依法依规制定和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坚持招商周外出招商制度,突出重点区域、招强招大、招新招特、招才引智,用好用活现代招商模式,全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制造等产业承接以及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培育新兴增长点。

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支撑。抓住利用“三重一创”支持政策调整优化契机,落实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加快云计算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积极申报新一批省级现代化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推动转化为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落实兑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专项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市经开区原料药产业重大工程建设,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抓手推动产业创新,出台“数字经济”实施方案,建设5G试验网络,以“互联网+”行动为载体,推进城市一卡通、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政务安全、量子保密云等信息化项目实施。启动和推进大数据产业、量子通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持续推进工程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双创“升级版”,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创新创业平台、中小企业“双创”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贯彻落实“人才30条”,汇聚更多创新型人才。深入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促进“民参军”,加快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发展,初步构建“一园区、一基地、一中心”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出台落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制定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及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持续推进服务标准化工作,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推动苏宁广场、吾悦广场和CBD万达广场等项目建设。发展社区便利店和社区菜店。大力推进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改造。鼓励商品交易市场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转型,推动电子商务提档升级。编制出台宿州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依托符离集站铁路二级物流基地,谋划推进公铁联运物流园区等一批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培育以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深入实施旅游强市“五个一批”建设工程,全力打造萧县蔡洼等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支持皇藏峪、新汴河景区创建5A级景区,重点抓好符离大道沿线景点开发建设,推动区域旅游同城化,着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以稳定有效需求为重大抓手,努力培育壮大市场规模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落实“稳投资”工作方案,围绕国家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政策导向,制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大脱贫攻坚、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保、社会民生、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分近期、中期、长期三类,谋划储备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落实好鼓励支持民间投资政策,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环保、交通、社会事业等方面,筛选和推介一批前期工作成熟、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PPP项目。继续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安排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投资突破20亿元,加大对扶贫、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创新驱动、民营经济、民生改善、文明创建等重点领域的支持。抢抓用好国家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和补短板、可以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允许使用财政库款提前开展专项债券对应的项目建设等机遇,积极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支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重点项目建设。聚焦“1+2+N”,高质量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和五项机制,针对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土地、审批等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坚持领导联系项目制度,持续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调度。开展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推进活动,对“十三五”规划安排的、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提前开工建设,确保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有效提升。2019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00个,总投资5600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140个、竣工项目60个,保持谋划项目库项目400个以上,储备规模2500亿元以上。积极争取国家、省预留用地指标,持续推进项目落地转化。加快建设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重大项目。大力推进宿马园区、埇桥、灵璧生物质热电项目。新开工建设G343宿城至淮北界改建工程,加快建设G206北段、宿淮快速通道、G310皖苏界至黄口段等项目。开工建设浍河航道宿州段整治工程、合新高铁泗县段和怀洪新河洼地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宿州火车站综合改造、淮宿蚌城际铁路、宿州机场、宿州至固镇高速公路和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抓好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落地,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加消费能力。切实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用足用活国家大力培育发展国内市场政策措施,适应居民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出台完善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方案,鼓励信息、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和网购等消费新业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顾服务,深入开展家政培育提升行动,努力形成发展势头良好、带动力强的新消费增长点。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各类空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实施四大类130项重点工程,加快汴北新区、城东新区建设。实施粮干校周边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保障房4.45万套。采取新建商品住房项目配建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新建租赁住房供应。深入推进“四创一建”,加快银河一路东西延伸、唐河路东延、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等工程建设,建成使用“五馆一院一中心”,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强化发展规划统领作用、空间规划基础作用以及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支撑作用,开展“十四五”前期课题研究,起草“十四五”基本思路,提前谋划启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探索“多规合一”空间规划。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抓好已经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实现更加有效、更高质量的“五有并轨”、“五权保障”。推进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特色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砀山酥梨小镇、泗县运河小镇、市高新区数字小镇3家省级特色小镇建设。

加快县域经济振兴。出台落实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持续推进“3111”和“555”工程。立足通过三年时间、实现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覆盖目标要求,积极推动砀山果蔬食品生物科技、萧县功能性新材料、灵璧机械制造、泗县农机装备制造等创建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面落实支持县域科技创新政策,推进萧县创新型县市建设,推动县域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战略合作全覆盖,加快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县域落地转化。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训基地。引导县域设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县域构建资本、科技、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开发区创新资源集聚功能,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完成省级开发区优化整合工作,积极推动调整开发区区位,探索开展区域评价及投资项目多评合一试点。开展创新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培育等专项行动,推动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进一步做大开发区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宿州经开区申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奠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基础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经济过程管控,落实“稳预期”工作方案,健全风险联合会商研判机制,盯紧盯牢工业、建筑业、房地产、金融等对经济预期影响较大的重点领域,以扎实的工作成效传递积极信号,着力稳定经济发展预期、投资者预期和社会民众预期。落实“稳金融”工作方案。坚持“坚定、可控、有序、适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强化债务风险监测预警。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严控隐性债务增量,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强化财政预算硬约束。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管体制机制,积极稳妥防范处置突出风险点,切实做好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减压。加强对具有融资功能非金融机构的监管。扎实开展非法集资防范处置,持续整治互联网金融,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融资活动。

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深入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确保实现4.51万贫困人口脱贫,萧县顺利脱贫退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大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不断提高贫困村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继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帮扶工作。深入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持续巩固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电网和信息网络建设。持续完善兜底保障措施,推进特困人群集中供养。大力开展扶志扶智行动,坚持“输血”与“造血”相协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定点包保和驻村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制定实施“1+3”污染防治方案,常态长效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冬春季攻坚行动,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目标。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共同发力,加大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整治力度,推动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强化重点流域综合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涉重金属行业土壤污染防控修复,加大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继续抓好非煤矿山生态修复,推动向“青山宝地”逐步转变。加快开发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绿色低碳和循环化改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持续强化节能降耗,扎实开展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确保完成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加快埇桥区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制定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淮河(宿州)经济带实施方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化开发区、自然保护区等涉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形成权责匹配、闭环管理的高效运行机制。

(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农业产业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农业由增长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积极支持生产加工能力提升和流通体系建设,加快粮食“去库存”,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支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组织参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有效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

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培育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提质增效,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一批示范县镇村和网点,推进县域快递企业集聚和业务整合。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深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流通和生态领域信贷支持。深入实施增减挂提质行动,全年完成拆旧区先行复垦3万亩。

全面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编制出台宿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完成89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全力推动 “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实施,农村道路实现组组通硬化路,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农业生产配套供电设施和信息网络等建设。促进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提升现代乡村治理能力。

(六)促进市场化改革全方位开放,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进一步加大“放管服”力度,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审批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便民化,完善“3+2”清单制度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将原政府部门主管的企业,重组划转到三大平台公司。适时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国有股权转让等方式,与国内优势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实施股权多元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松绑”。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创新政府资源配置方式,深化公共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落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统筹推进事业单位车改、财税体制、价格机制等其它领域改革。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稳外资”“稳外贸”工作方案,统筹做好“活企业”“搭平台”“走出去”工作。完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推动工程机械、能源、轻工纺织等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化产能合作。落实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意见,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骨干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和跟踪调度,着力培育一批千万美元以上新增长点,扩大进出口规模。加强涉美贸易企业服务引导,扩大非美市场出口。积极参与用好世界制造业大会、科博会、跨境电商试验区等重大平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着力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上谋取突破。

全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立更加高效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意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进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城市群、皖北振兴等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制定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意见。跟踪对接国家和省政策导向,在重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体制创新等方面做好预研储备。积极参与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产业协作和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工作。全面推进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推动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

(七)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落实“稳就业”工作方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新一轮“创业江淮”计划,统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就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吸引各类人才“回流”,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扩大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范围,提高中小企业创业贷款额度。出台落实持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实施意见,拓宽城乡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欠薪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着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9所,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水平。稳步推进市区和县城中小学建设,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老年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严格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和安全治理。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工、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推进社保体系建设从“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加快养老产业发展,提高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完善生活保障、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

推动健康宿州建设。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全民健康促进计划,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推进综合医改,加快医保制度整合,规范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强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11”计划,加快市级医疗机构项目和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5个县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稳步实施“511”计划,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提高按病种付费执行率,进一步降低药品、高值耗材价格。推进市中医院新区建设,新建基层中医馆28个。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效防控各类重大疾病。支持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城市。

加快构筑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编制宿州市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动信用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县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投入使用。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实施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加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工作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面落实源头治理、分类监管、全程追溯等机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全面促进其它社会事业发展。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及相关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全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镇和传统村落保护。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积极举办各类大型赛事活动,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国家级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建设。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持续补齐基础设施、公共秩序、环境卫生等工作短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全力做好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深化对口支援工作。繁荣发展地方志、档案等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双拥、消防应急、人防、外事侨务、对台、广播电视、水文、地震、红十字会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指导,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宿州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