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245/202210-00043 信息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2-10-26 发布日期: 2022-10-27 19:13
文  号: 宿发改产业〔2022〕164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宿州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宿州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2-10-27 19:13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06

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宿州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宿发改产业〔2022〕16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相关市直单位:

    现将宿州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发给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10月26日


宿州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双招双引的工作部署,抢抓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机遇,依据《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皖新汽发〔20221号)、《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双招双引工作的实施意见》(宿政办发〔202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整车产量150.3万辆,同比增长29.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5.2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0%,居中部地区第一、全国第四,占全国比重7.1%。  

   我省新能源汽车制造集群已现雏形,以蔚来、大众、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不断落地,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体系不断完善,本地配套能力不断增强,集聚效应加速凸显。我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支持重点企业重大事项,在引进外资方面敢于突破,在政府基金投资方面有较大成果,一省(安徽)两市(合肥、芜湖)合力打造汽车产业集群。

 

1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2017-2021年)  

   我省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布局完善。整车产品品类丰富,包括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多类型整车产品体系。零部件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囊括三大电”“六小电等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布局紧密、生态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以及多系列、多品种的驱动电机产业体系。应用配套体系完善,覆盖公交、出租、分时租赁等应用体系,以及充电站、电池回收、售后服务等配套体系。关键核心技术国内领先,动力电池技术具备比较优势,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优势明显。研发创新能力突出,拥有众多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校院所、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及创新平台。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众多,除了江淮、奇瑞等自有品牌传统车企外,大众等合资企业也纷纷布局安徽(合肥),以蔚来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发展迅速。各企业不仅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生产和研发,还通过取长补短、强强联合,实现快速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省提出了打造世界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战略目标。《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着力培养3-5家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一批有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到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10%以上,零部件就近配套率达到70%以上。《安徽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安徽省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核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将安徽省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到2025年,在关键技术突破、生态体系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体系等主要指标上均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要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力争把安徽省打造成为全球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集聚区。到2025年,力争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0000亿元,省内企业汽车生产规模超过300万辆,全省汽车企业出口规模力争超过100万辆,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过40%,智能汽车生态初步建立,---高度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初步建成。

  (二)省内兄弟城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合肥、芜湖等城市,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合肥-芜湖双核联动,马鞍山、安庆、滁州等城市多点支撑的双核多点发展格局。《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打造以合肥、芜湖、安庆等市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基地,以合肥、蚌埠为重点的动力锂电池产业基地,以合肥、六安、铜陵、芜湖等市为重点的燃料电池产业集聚区,以合肥、马鞍山为重点的新能源商用车基地等。

合肥市:目前集聚了江淮汽车、大众(安徽)、蔚来汽车、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安凯汽车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全市集聚产业链企业120余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和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正在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以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实现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质量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芜湖市:我省汽车产业核心发展基地之一,目前已拥有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311家,落地包括奇瑞未来工厂、孚能科技动力电池、比亚迪电池等重大项目108个。《芜湖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引进培育2家以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整车企业以及10家以上关键零部件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达50%以上;零部件产业占据省内整车企业配套市场份额的35%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各类研发创新平台20家以上,实施揭榜挂帅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0个以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涌现出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和典型应用场景。

马鞍山、安庆、滁州、阜阳、淮南、宣城、六安等地商用车、汽车零部件及氢能发展优势突出,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十四五期间将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比邻城市蚌埠,着力打造全省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双招双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1月,总投资60亿元、年产20GW·h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临港产业园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0亿元,税收4.6亿元。

  (三)宿州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产业渐具规模

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培育,产业已渐具规模。

   2021年,宿州市GDP总量2167.7亿元,由上年全省第8位前进到第7位,增长8.5%,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3:35.5:49.2。全市拥有规上企业1060家,实现营业收入1583.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13家,实现总产值15.65亿元。


2 宿州市2017-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

   市统计局20216月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市24户属于汽车产业链的企业中,埇桥区7户、萧县1户、灵璧1户、泗县13户、宿马园区1户、开发区1户。行业大类所属汽车制造业的有22户,通用设备制造业有1户,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1户。24户企业中有23户属于汽车链上游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电池、底盘、发动机;有1户属于中游企业,主要生产半挂车。

 


 3 宿州市各县区汽车产业分布图(单位:户)

   目前已投产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泗县经开区。2021年,泗县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10.2亿元,产值32.5亿元,实现税收0.85亿元,入驻企业32家,就业岗位2000个,新增公共服务平台1个。项目建设方面。安徽中恒汽车年产1000万套汽车燃油泵及零配件项目、安徽滤特菲年产720万只滤清器项目、泗县雅繁年产20万件汽车零配件项目等有序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宿州交旅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同宿州市城投集团合作共建,已经建设完成体育馆、政务服务中心、市检察院等充电场站。

   2.集群化发展已见成效

   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目前在泗县、萧县、灵璧县、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市经开区等均有布局,泗县汽车零部件市级战新基地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其余区县产业招商及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初步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格局。

   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现已集聚中恒汽车、普蓝、大禾、高坚、天渥、比高、威通等汽车零部件企业。泗涂现代产业园自2016年成立以来,累计入驻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工业企业36家,其中汽车零部件企业占86.1%,初步形成了以滤清器为主,火花塞、刹车片、油底壳、三角臂等为辅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20年,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试验)基地获批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验基地,为泗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进入快车道打下良好基础。

   萧县汽车配套产业集聚区。近年来,萧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规模化、差异化、系列化、服务化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园、汽配产业园已经成型。萧县汽车配件产业园入驻汽车配件生产企业超20家。

   灵璧县轴承产业集聚区。灵璧县发挥省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优势,大力发展以轴承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对标沪苏浙等先进地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轴承产业园,分四期建设6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目前已引进久研轴承、明远轴承、顺通钢管、四联精工等轴承企业近30家,基本形成轴承钢、轴承套圈、保持架、热处理、轴承组装、轴承研发等专业化分工明确、配套能力强的完整产业链条。依托洛阳轴承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建全省首个轴承研发中心,构建产学研检一体化产业体系。2025年,轴承产业工业增加值达100亿元。

   砀山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砀山县紧抓安徽构建全国新能源产业主战场的机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新能源企业招引取得突破。计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20225月,苏州盛世智达新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电池包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正式落地,形成年产60万套电池包生产线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线,项目产品包括新能源电池包、车架和结构件等。

   市高新区、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市高新区目前主要有宿州中锦科技有限公司、宿州市新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赛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英特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从事汽车胎压传感器、解码器、显示器及汽车智能电子等零部件装备生产。市经开区目前正在推进安智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德润专用车底盘零部件项目等。

   市循环经济示范园汽车服务产业区。汽车服务产业区于2012年基本建成,园区内远东国际汽配城项目总建面积40万平米,为集汽车零部件仓储、销售、集散、服务、展示、办公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性商贸服务基地。

   3.“数字宿州建设成绩斐然

我市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宿州建设从无中生有异军突起,现已蔚然成势。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齐聚宿州,1600余家云计算、大数据及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落地,安徽首个5G连片试验区已成规模,导航领域亚洲唯一虚拟全景测试实验室落成。我市通过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已经初步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为5G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拓宽了发展空间、增强了科技支撑。 

 二、产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渗透率超过预期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领跑全球市场。202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简析》数据显示,2021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到19.1%,超过预期目标,将提前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到2025年渗透率20%的目标。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或超60%,新能源汽车及上下游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创新迭代周期,以电池材料、电池结构、创新模式为代表的新业态与新模式将进一步驱动行业加速发展。

  (二)自主品牌持续发力,国产汽车崛起可期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持续发力,品牌形象、品牌价值、品牌认同均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球市值20强车企榜单中,中国汽车品牌占据7席。国内市场,传统汽车自主品牌市场只占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有望达到并超越三分之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蔚来、小鹏、理想等新造车势力值得期待,比亚迪、奇瑞、广汽、长安、长城等传统自主品牌快速增长。

   (三)产业链全面开花,开启产业发展新变革

   电池、电机与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核心产品及高附加值产业链全面开花,产业技术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演进。人工智能给汽车设计与应用带来颠覆性变革,自动驾驶技术成为企业竞争新高地,人、车、路正在加速协同。汽车产品从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步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成为人工智能和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汽车正以全新的特征贯穿于整个交通、能源和信息化环境的变革与协同体系中。

   (四)产业主体更趋多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体更加多元化,众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比亚迪、上汽、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呈现出较强开拓能力,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表现出不俗实力,华为、小米、百度等科技企业逐步从新能源汽车幕后走向台前。未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将形成由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科技企业构成的三足鼎立竞争格局,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加剧。

   (五)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实力持续增强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商零售销量前十企业分别为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长城汽车、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小鹏汽车、奇瑞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其中比亚迪、上汽集团两家上市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比亚迪汽车销量最高,为58.4万辆,市场占有率达17.1%,同比增长221.3%,稳居全球市场前列。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持续增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六)龙头企业取长补短,抱团合作发展趋势明显

   为更快抢占市场,包括大众集团等各大车企动作频出,不断寻求合作机遇,力求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取长补短占得先机。大众集团向国轩高科投资约11亿欧元,完成从电动车到电池的整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同时大众集团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合资投产纯电动车型;丰田和比亚迪合资成立公司开展纯电动车及平台、零件设计研发。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共赢合作发展,已成为各大车企的共识,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发展环境分析

  (一)优势

   1.工业基础良好,新兴产业建设成效显著。我市工业基础较好,产业门类齐全,企业数量较多,加工配套能力较强,特别是机械电子产业基础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平台。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3111”工程,各县区和园区首位产业建设有序推进,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优化,整体产业相对集聚的态势初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市高新区云计算基地获批省级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增至5家,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县区、园区全覆盖。合作园区建设彰显强劲势头,建成一批省际新兴产业合作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2.发展环境优越,人才吸引力显著提升。《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安徽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质扩量增效若干政策》等政策的出台,为我市建设工业强市,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我市着力优化发展软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投资软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得到激发,优越的企业发展软环境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市推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政策,人才引进取得良好成效,随着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宜居宜业,高端人才引进更具优势。

   3.顶层设计逐渐完善,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2021年发布的《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布局特种车辆及汽车零部件等重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市经开区新能源汽车项目、主城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项目等。2022年发布的《宿州市十四五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实施四核战略引领,形成九基地支撑带动”“多园区特色聚集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空间布局。同时,《宿州市十大产业调整规划》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调整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确立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劣势

   我市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滞后,与合肥、芜湖等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规模小,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不足。我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对我市汽车产业的贡献度较低,产值占比不足全市的1%(见图4),且增长态势不明显。二是缺少骨干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带动引领效应不强。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集聚了一些汽车生产制造的重要零部件企业,但多为传统燃油汽车配套,缺少行业领域的核心龙头企业,产业链零散、不完整,对行业的整体发展缺乏带动作用。三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企业相对较少。按照我省规划,到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就近配套率达到70%以上。我市当前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仅13家,且多为传统燃油车型配套。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产业链,三大电(整车电控、动力电池、电驱动)六小电(电制动、电空调、电转向、数据采集终端、远程升级、智能座舱)以及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的测试、检验平台设施,在我市的招引企业项目中依然十分缺乏。四是公共平台欠缺,行业人才匮乏。我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公共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研发平台、检测平台和实验室仍需要政府大力引进和培育,以便对行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因行业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各地对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人才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与合肥、芜湖等省内城市相比(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从业人员超1万人),我市汽车行业研发及技术人才匮乏,行业发展人才资源支撑不足。

4 宿州市重点产业2021年工业产值(亿元)及占比

   (三)机遇

   当前,我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

    1.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新布局。新技术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处于格局重塑的关键窗口期,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我国良好的疫情控制局面助力国内工厂成为全球汽车产能的重要支撑,全球相关产业链势必面临布局调整,各大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技型企业、互联网企业都对中国市场更加重视。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通过投资生产基地、与中国企业技术合作、合资建厂、设立在华研发中心等方式完成其在华的业务布局。我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逐步融入国际市场。

   2.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国家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有利于我市发挥区域市场广阔、产业配套提升迅速的优势,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抓住扩大内需、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和模式创新,大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产品的供给能力,融入区域、全球产业链生态,促成更大范围内产业合作。

   3.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重大战略加速实施。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项区域战略叠加发力,有利于我市发挥省际交汇区位优势和承东启西战略地位,更好实现协同开放发展。十四五期间,我省着力推进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省三地一区总体建设,聚力把皖北打造成为高质量现代化的一极四区,将吸引更多高端资源要素,带动制造业综合实力跃升。

   4.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不断推进。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我省出台《进一步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等,在皖北地区遴选包括宿州高新区在内一批条件较好的开发区,与沪苏浙开展园区结对共建,为我市跨越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重要历史机遇。

   5.宿州杭州结对合作帮扶全面落实。按照《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有关部署,扎实推进杭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宿州市工作,努力构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相结合的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格局,进一步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我市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逐步缩小与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的差距,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劲需求拉动力。

   (四)挑战

   1.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商引资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区为抓住产业升级转型的重大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及项目招商竞争十分激烈,各地竞相出台多重优惠政策,涉及土地、基建、税收、劳动力、产业配套、交通物流等方面。我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客观上造成了招商引资较为困难,在省内也面临合肥、芜湖、安庆、六安、马鞍山等城市的直接竞争。如何增强我市招商竞争力,招引优质企业入驻并顺利落地投产,是目前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传统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转型压力大。目前,国内外汽车行业整体进入微增长的新常态,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电动化趋势引发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变革,也使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供应链、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等新挑战。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发展,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从事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结构单一,面临行业的激烈竞争。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跟随潮流加快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所共同面临的挑战。 

   四、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着力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推动汽车零部件高端化发展,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迎头赶超,力争成为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打造立足省内、服务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根据我市现有的工业和汽车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各县区、园区相关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强力招引、推进实施一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重大投资项目。预计到2023年末,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25家,引进2-4家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知名企业,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5家以上。

   到2025年末,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40家,引进6-8家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知名企业,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争创省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战新基地,形成由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引领、若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套的集聚发展态势。

   (二)主攻方向

    主攻关键零部件。结合我省汽车产业发展和布局现状,立足我市汽车产业现状,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重点洽谈省内外整车企业及其配套零部件企业,通过招引投资建设关键零部件及配套生产项目,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零部件环节实现突破,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主攻5G、云计算等数字产业。继续深化与科大讯飞、华为、阿里等企业的合作,扎实推进数字宿州建设,推进与沪苏浙地区云计算龙头企业在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等方面一体化研发合作和成果转化,落实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存储、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打造区域性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数据服务平台。

    主攻产业集群。扎实推进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市经开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市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基地等特色园区建设,引导企业抢抓政策机遇,通过科技创新和跨行业融合发展,拓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领域,发挥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主攻合作共建。借助杭州市结对合作帮扶我市良好契机,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结合两市基础条件,建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机制,通过协作分工、优势互补,构建两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差异化、协同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主攻以商招商。作为新一代创新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各种新技术和新概念不断涌现、变化日新月异。通过充分发挥企业深耕产业、市场敏感度高、掌握科技动向等优势,以商招商,把握双招双引主动权,实现突破式进展。 

    五、主要任务

   (一)拓宽招引渠道

   强化专班职能。统筹指导双招双引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主动走出去敲门招商,把企业请进来共赢发展,实时更新调整产业链招商目录。聚焦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了解接触行业内标杆企业、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商会)、顶尖专家和科研团队等。积极开展遍访。通过遍访国家级科研机构找成果、找人才;遍访重点产业投资机构,拓展畅通融资渠道;遍访行业知名企业家,学管理、学理念;遍访高端行业协会,对接行业资源,助力企业协同创新;遍访创新型企业,高质量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细化承接方向。结合相关县区、产业园区现有基础和特点,明确具体产业承接对接内容。按照制定一个产业全景图、对接一个高端产业协会、对标一个权威研究机构、举办一系列高层次产业合作论坛、明确一个重点招商区域方向五个一工作机制要求,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

   (二)开展链式招引

    巩固提升现有存量企业。鼓励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推动龙头企业培育自身核心技术优势,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商标品牌战略。支持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依托汽车零部件企业现有优势技术和产品,做长做宽原产业发展链条,择机向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实现产业链重点突破。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重点方向实现突破,引进1-2家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标杆企业,构建产业链主体框架,不断吸引和拓展相关产业企业围绕产业链分工合作,实现产业集聚。鼓励跨行业发展。下大力气推进云计算、5G、电子、新材料等相关产业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项目招引和合作开发,促进改革创新。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三)优化科技支撑

    鼓励联合创新融合发展。鼓励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院所成立创新联合体,围绕新能源汽车与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加快在动力电池、底盘、车身、轻量化等方面实现技术攻关突破。抢抓杭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宿州市机遇,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高新区杭宿合作数字经济产业园、宿马智能终端微型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云计算、5G等产业与智能网联汽车的融合发展。打造创新服务平台促进成果转化。鼓励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合作,共建研究院、实验室、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汽车关键部件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统筹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监管,保障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支持企业按照自愿参与,自主经营,相互扶持,利益均沾,共同发展的原则,组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协会。

   (四)健全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研究方向的人才培养,作为推进市内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重点项目,推动企业与相关院校合作共建培养人才,支持汽车与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人才交流,加快培养一批专业型人才和科技带头人。强化服务保障。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汽车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才专项激励和补偿机制。对于引进的优秀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职称评定、配偶就业、医疗等方面提供保障,加大人才激励宣传力度,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

   (五)强化基础配套

   加大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要求,继续加大在全市范围内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主城区电动大巴复用站、公务驻地站、社会公共快充站等场站的建设进程,搭建充电基础设施主框架,主推小功率直流桩,尽快满足全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需求。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价格政策,健全完善建设运营服务体系。探索智能网联汽车配套设施试点建设。按照高效协同----体系要求,实施一批智慧道路建设工程,构建集感知、通信、计算等能力于一体的城市级智慧化道路基础设施环境,建设智能化、信息化运营体系。结合5G连片试验区和导航领域虚拟全景测试实验室,谋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线,开展智能汽车车路协同测试及示范应用,探索在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开展无人驾驶货运通道试点项目。

    (六)打造宣传平台

   加强广告宣传策划,在省内外重要媒体上,加强我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宣传,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氛围。积极参与全国、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组织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产业链以及龙头企业上下游协作配套双招双引活动。适时承接举办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论坛、展会、峰会等,提升云都宿州知名度借助举办2021年全球5G及智能网联汽车高峰论坛的影响,巩固与全国5G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学者专家、全国知名汽车与通信企业等的常态化互动,持续增强我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认知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为工作专班成员。工作专班负责做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服务各项具体工作。从我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和突破重点。实施扶大促小战略,突破关键瓶颈,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激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常态化跟踪县区对接、成果落地、项目实施等情况,及时掌握重大进展情况和困难问题,确保第一时间协调处理。

   (二)做好顶层设计

依据国家、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调研、梳理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围绕建设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承接产业转移集群,用好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行动方案,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细分方向,明确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合理规划全市新能源汽车集聚发展空间格局,差异发展、错位竞争,提出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谋划重点项目,指导近、远期产业发展。结合我市云计算基地建设,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重点专题研究,找准切入点,提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重点。以高水平规划引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政策支持

梳理我市现有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系统、科学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资金支持、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行业各方面的支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双招双引重大项目,优先安排和保障建设用地、能耗指标、环境容量、扶持资金等,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推进产业链专属融资等新模式。建立与招引企业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听取企业政策诉求、落实解决方案。对全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重点企业或重大项目,按一事一议给予专项资金奖励或特殊政策支持。建立长期性与持续性的政策保障机制,确保政策延续性和企业长远效益。对设立并成功申报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等的企业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四)优化产业基金

用好我市已设立的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及相关子基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发挥杠杆作用,重点关注发展研究、平台搭建、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等领域。强化与市场化基金管理机构的对接沟通,落实相关激励措施,鼓励引导市场化基金投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

   (五)调动各方力量

邀请相关产业专家为全市双招双引、产业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制定、重大项目论证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与国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与省内外各级协会商会交流,发挥协会商会的纽带作用,对企业的市场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推进政府、协会、企业三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和错位发展。引导企业抱团出击,加强产业链协作,共同开发市场。 

   七、招引方向

   (一)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主要企业

   1.电动化

  线控制动:博世、采埃孚、大陆、伯特利、拓普集团、万安科技等。

  电子转向:博世、捷太格特、日本精工株式会社、采埃孚、耐世特、株洲易力达、湖北恒隆、浙江世宝、拓普集团等。

  动力电池:国轩高科、比亚迪、宁德时代等。

  智能驱动:杭州奥腾电子、大洋电机、正海磁材、卧龙电驱、通达动力、英博尔、科博等。

  2.轻量化

  铝合金控制臂:拓普集团、骆氏集团等。

  铝合金副车架:华域汽车、拓普集团、万安科技等。

  铝合金转向节:伯特利、中信戴卡、华域汽车、拓普集团、苏州安路特等。

  铝合金制动钳:百炼、华域汽车、京西国际等。

  3.智能网联

  摄像头:海拉、索尼、欧菲光、利达光电、金固股份、大立科技、Mobileye、博世、大陆、Veoneer、电装等。

  雷达:禾赛科技、中海达、博世(BOSCH)、日本村田、日本尼赛拉、奥迪威、同致电子等。

  地图与定位:百度、高德等。

  算法:中科寒武纪、腾讯等。

  芯片:高通、三星等。

  操作系统:华为、商汤科技等。

  智能座舱:百度Apollo车联网、阿里巴巴、腾讯车联等。

5G、云计算: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中国移动、华为、中国信科集团、中国电科集团、华瑞赛维等。

  (二)招商对接平台

   1.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20183月由科技部批复设立,是汽车行业首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创中心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共性需求,在智能网联、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电驱动、混合动力、轻量化、前瞻技术等领域联合共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为行业内提供开放开源整车验证平台、前瞻技术检测评价平台、知识产权共享共用平台、孵化创投生态建设平台的优质技术服务。 

   2.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该中心于2016630日由工信部牵头成立,通过科研单位、院校及企业的协同合作尽快提升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水平。该中心也是第一家成立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该中心将以国联研究院为核心,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为外延,围绕研发设计,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和行业服务能力开展建设工作,搭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

   3.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动力电池分会。2018614日成立,是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指导下,联合动力电池上下游全产业链,由在中国境内从事汽车动力电池及其关联领域的优势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行业组织资源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团组织。主要任务包括政策和产业发展研究、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标准研究与实施、行业自律发展与行业服务等。

   4.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2017718日成立,由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应用服务商、科研机构、相关社团组织共同组成,致力于整合利用新能源汽车数据资源,切实推动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挖掘分析工作,目前成员单位已超过200家。

   5.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成立于198912月,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性、全国性非营利社会组织,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现有46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和电源配件分会、移动电源分会、储能应用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等十个分支机构。其下属国家二级分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成立于20173月,现有专家委员77位,团体会员单位200余家,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唯一专注应用领域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6.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2017612日,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起成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联盟广泛联合成员单位,在共性技术研发、标准法规、测试示范、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已成为国内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联盟已有将近300家成员单位,覆盖了国内整车制造、车联通信、芯片开发、自动驾驶等所有企事业单位。与此同时,联盟拥有V2X技术、信息安全、自动驾驶地图与定位、商用车等工作组,此外,正在组建的产业投资工作组也吸纳了大量种子轮、天使轮智能网联汽车科技项目。

   7.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319日,由工信部支持,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共同发起筹建, 23家股东单位均为整车、零部件、信息通信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注册资本11亿元。国汽智联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为依托,致力于打造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前瞻基础及共性交叉技术的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公共平台、各类高端人才的聚集与培养基地,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和产业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

   8.天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天津大学、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十五所、江铃汽车集团、蔚来汽车、北汽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梆梆安全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家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科研与产业孵化机构。20177月,在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见证下,天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并与这八家理事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9.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经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简称电子联合会。2014628日在北京成立。目前有个人会员6名、单位会员3000家,其中包括: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和高等学校,电子类协会,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企业及通信运营业企业。

   10.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于2002年在北京成立。该协会是国内企、事业单位自愿联合组织起来,开展通信技术领域标准化活动的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广泛吸收科研、技术开发、设计单位、产品制造企业、通信运营企业、高等院校、社团组织等参加。

   11.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于1990年成立,由通信运营企业、信息服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网络运维、网络安全等通信产业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的社团组织,协会团体会员单位480余家。会员单位中,通信运营企业占17%,通信建设企业占22%,网络运维企业占22%,增值服务企业占12%,设备制造及光电缆企业占11%,网络安全企业占6%,科研院校媒体等占10%。中小企业占会员总数90%

   12.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由联想、用友、金山、百度、赛尔网络、神州数码等20家单位在北京发起成立。联盟以应用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以技术为核心,联合北京云计算领域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云计算领域产学研合作。

   13.中国自动化学会。由全国从事自动化及相关技术的科研、教学、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个人和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自动化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14.合肥大数据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于20176月,由科大国创、安徽兆尹、安徽斯百德、合肥维天运通等企业联合发起,致力于建立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打造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大数据产业链,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性研究,促进合肥市大数据产品研发、服务、应用等领域的沟通、合作和交流,实现合肥市大数据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5.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其车辆工程专业创办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设置汽车专业的大学之一。2021年开设智能车辆工程专业,设有车辆工程、智能交通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车辆工程学科现有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工业车辆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等;共建安凯客车公司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奇瑞汽车公司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高层次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学校专职科研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以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关键零部件研发、前沿及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成果产业化以及服务地方政府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使命。与江淮、奇瑞、一汽、东风、长安、国轩高科、巨一自动化等国内数十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


1.部分重点企业介绍         

一、整车

1.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具有国家整车改装资质,是专用汽车的专业制造商。公司位于合肥市包河工业区江淮重工基地,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并出口欧洲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技术优势:公司主要生产改装各类冷藏保温车、轻重卡自卸车、气瓶运输车、乘用车改装车、城市环卫车等。具备年产20000台轻型工程车、6000台冷藏保温车、3000台重卡改装自卸车、2000台特种改装车、1000台城市环卫车的生产能力。

市场份额:2022年第一季度专用车销量数据来看,在整体专用车市场,江淮汽车销量占有率为6.5%,排在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汽福田和中国一汽。

未来发展潜能:因为专用车行业具有资本壁垒、渠道壁垒、技术壁垒等,新进入者参与难度较大,现有行业参与者较为稳定,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因此基于江淮目前的市场地位,未来发展潜能较大,且在中型、轻型专用车方面优势更大。

招引可能性:宿州在专用车,尤其是轻型的房车、舞台车、环卫车以及汽车零配件方面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江淮专用车在扩大产能、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进一步合作开拓细分市场方面有一定需求。

2.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中国豪华客车的领导者和标杆,专业生产各类高中档、大中轻型客车及汽车零部件的上市公司。目前共有2个客车整车和1个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各类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团体客车、景观车、公交客车、新能源商用车等。

产品技术优势:与德国戴姆勒集团20多年的技术合作奠定了安凯客车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公司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科学合理的U型生产线,成功开发出一系列纯电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客车,电机、电控、轮毂电机驱动桥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积极推动无人驾驶、5G技术应用落地。在整车安全性、轻量化、燃油经济性等方面具有一定技术优势。

市场份额:2020年,安凯实现客车销量5605辆,同比微下降1.5%,远低于行业降幅(受疫情影响,行业整体销量下滑);6米以上客车市场占有率4.6%;尤其是在新能源客车市场,2020年,安凯新能源客车实现销量3061辆,同比增长20%,实现逆势高增长。

未来发展潜能: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在国内处于一流技术水平。拥有较为完善的研发系统和国内领先的实验室,在承载技术、前碰撞保护技术、安凯智能管理系统、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且提前全面布局新能源客车,并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市场化推广方面保持领先,在客车、专用车辆、新能源客车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招引可能性:宿州在专用车及汽车零配件方面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安凯在新建整车和零部件配套基地、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产品推广等方面有一定需求。             

二、电动化

1.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轩高科

企业总部:中国总部坐落于合肥市包河区。20155月上市,拥有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储能、输配电设备等业务板块,建有独立成熟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体系。

国内外分布:公司在中国合肥、中国上海、美国硅谷、美国克利夫兰、德国哥廷根、日本筑波、印度浦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地建立了全球八大研发中心;在合肥(新站、经开、庐江)、南京、南通、青岛、唐山、柳州、桐城、宜春等地成立了十大电池生产基地,并在德国、印度、越南、美国等国布局海外生产基地。

主要产品及优势:公司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材料及电芯、三元材料及电芯、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型电池组。产品广泛应用于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轻型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时为储能电站、通讯基站等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锂电行业第一方阵,为中国驰名商标。

行业地位及市场份额:以电池装机量衡量,国轩高科为中国第三大动力电池生产商。2019年其总装机量约为3.2GWh,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场份额为5.33%,而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国轩高科2019年装机量达2.9GWh,位列全国第二位。

乘用车领域,国内市场来看,除了江淮、北汽、奇瑞、上汽、长安等老客户,2021年国轩高科分别与长城和吉利等头部自主品牌车企,以及零跑、威马、合众等新势力车企达成了合作。国外方面,除了与印度塔塔汽车和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大众汽车集团进一步加深合作,2021年公司又与越南Vinfast和美国某车企签订供货协议。从配套整车数量来看,20211-12月国轩装机超过39.5万辆,市场占有率11.3%,装车数量位居中国市场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国轩拥有15家乘用车客户(包括大众、长城、长安、上汽通用五菱等)、9家客车用户(安凯、上汽等)、27家专用车用户(包括小康、北汽等),总客户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宁德时代。

未来发展潜能: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为13.4%,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在汽车行业大背景下,国轩高科将持续扩大产能,通过规模化效应,以及各种降本增效的措施,降低产品成本;不断提升自身研发实力、产品技术水平、生产制造品质,用物美价廉的产品赢得市场的认可。到2025年,国轩目前已规划有效产能超过300GWh,全球排名前列。截至2021年年底,国轩高科产能已经达到50GWh2022年有望突破100GWh2021年,国轩高科新建立合肥肥东和江西宜春两大基地,扩大产能。

招引可能性:国轩目前远未完成规划中的有效产能,有拓建生产基地的需求。其电池方面的技术和产品,可以在升级宿州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以及拓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2.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建于20046月,20184A股沪市主板上市,公司总部设在安徽芜湖。

国内外分布:在全球设有10家工厂,另有3大研发中心,分别位于芜湖、上海、美国底特律。

主要产品及优势:专业从事汽车底盘件及车身件相关配套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零部件百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公司具备线控制动系统(WCB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电子驻车系统(EPB)、汽车防抱死系统(ABS)、整车稳定控制系统(ESC)、电动尾门系统(PLG),以及各类盘式制动器、综合驻车制动器(IPB)、盘带鼓制动器(DIH)、轻量化铸铝转向节、控制臂等产品的自主开发与制造能力。芜湖伯特利是全球第二家EPB量产企业、中国品牌首家ESC大批量投产企业、中国品牌首家ONE-BOX方案的线控制动系统发布企业。

主要客户及销售情况:伯特利目前配套服务的主机客户包括通用、福特、沃尔沃、Stellantis、马恒达、奇瑞、长安、吉利、北汽、红旗、上汽、广汽、长城、东风、江铃、比亚迪、江淮、小鹏、威马等国内外客户,产品已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公司盘式制动器销售量为1789707套,轻量化制动零部件销售量为6487471件,智能电控产品销售量为1316991套,同比增长57.20%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228.31万元,同比增加14.81%

未来发展潜能: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制动系统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汽车底盘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具备机械制动系统产品和智能电控制动系统产品的自主正向开发能力且均已具备一定的年产能规模,具备较强的产品供货能力及高性能电控产品与智能驾驶产品开发能力。公司在产品质量过硬、服务及时的同时拥有成本优势,从而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公司盈利持续稳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预计2022年将分别新增30万套/WCBS总成组装生产线、30万套/ESC620组装生产线、50万套/EPB卡钳组装生产线、60万套/WCBS阀体机加生产线、42万套/EPB钳体机加生产线、32万套/EPB支架机加生产线、7万套/YOKE项目连接件机加生产线以及20万套/年双缸EPB卡钳组装生产线。公司为顺应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基于前视摄像系统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产品生产线也将进入投产状态。

招引可能性:公司正在扩大生产线,有组建新的生产基地的需求,而宿州具有一定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可借助其进行相关零部件产业的改造升级。

3.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总部所在地浙江诸暨建有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2011610日,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国内外分布:目前万安科技拥有11家全资子公司及3家控股公司与参股公司,在安徽合肥建有万安工业园,在安徽宁国建有铸造基地,在北京望京科技园建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研究中心,在上海浦东川沙经济园区建有国际化产业运作平台,在陕西西安、广西柳州、吉林长春等建有汽车零部件供应巢。

公司产品及优势:公司致力于底盘模块、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驱动系统、离合器操纵系统等多个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重点发展ABSEBSESCEPBECAS、电动真空泵、电动空压机以及铝镁合金车架、变速操纵等产品。近年来,公司分别与瑞典Haldex、苏打科技等合资合作,坚持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底盘电控系统、轻量化底盘模块、无线充电系统的研发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的涉猎。公司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专业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是第一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曾获中国机械工业最具影响力品牌,连续两届担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制动器委员会理事长单位。

公司客户及市场份额: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重汽、北汽、广汽、上汽、陕汽、江淮、江铃、长城、福田、吉利、宇通、金龙、中通、比亚迪、奇瑞、华晨、小鹏、威马等;同时大量出口欧洲、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地区,主要客户有:MANDaimlerHaldexPaccarNavistarDAFMeritor等。其中,制动器市场份额高达20%

未来发展潜能:公司具备较强的产品供货能力及产品研发能力,客户稳定且在不断拓展中,公司具有快速发展且持续盈利的能力。

招引可能性:公司产品与宿州汽车零部件产业既有相似也能互补,且公司正在扩大生产,有组建新的生产基地的需求,与宿州在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尤其在制动器、底盘轻量化等方面有合作前景。     

三、数字化

1.华为

公司简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5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2021年,华为公司的总收入为6368亿元,净利润达到1137亿元。

分布情况:华为在德国、瑞典、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土耳其、国内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杭州、重庆、武汉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及研究所。

产品技术优势: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全联接世界。

华为是全球5G技术领军企业,致力于通信物理层、网络层、分布式并行计算、数据压缩存储等基础算法研究,长期聚焦5G等战略项目和短期产品,完成分布式算法全局架构设计等。积极构建5G全球生态圈,并与全球20多所大学开展紧密的联合研究。截至201966日,华为已在全球30个国家获得了465G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超过10万个。2019625日,华为获得中国首张5G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20223月,华为Mate 40E Pro 5G全网通手机新品上市,搭载自主操作系统Harmony OS 2

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华为坚持的原则是华为自己不造车,真正地帮助合作伙伴设计、造好车,造有竞争力的车。华为拥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经深度参与5款车型。

市场份额:相关调研机构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国内大陆地区5G手机市场的具体报告,华为5G手机份额为23.1%,排名第一。

未来发展潜能:由于受到美国等的贸易制裁和技术封锁,华为目前的发展形势是在困境中寻求出路,接下来几年内华为继续壮大步履艰难,但依靠华为相对先进的公司管理体制保证了公司结构的相对稳定,此外,华为坚持对核心技术自研以及经营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国民支持和国家扶持下,未来,华为应该可以稳定发展并保持其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5G领域的领先地位。

招引可能性:华为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布局已久,并且已经与宿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宿州大数据应用平台,双方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强强联合,实现更大作为。

2.科大讯飞

公司简介: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公司总部在合肥。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研究并保持了国际前沿技术水平;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和行业应用落地,致力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2008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230)。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超183亿元,同比增长40.61%

分布情况:截至2021年,科大讯飞现有子公司有58个,除安徽省外,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苏州、西安、香港、深圳、重庆以及雄安新区等均设有分公司。今年5月,科大讯飞在江苏无锡经开区成立智能驾驶科技总部公司,主要负责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相关软硬件产品的研发、销售和综合解决方案运维、以及车联网和智能网、智能网联汽车研发。

产品技术优势:科大讯飞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并在中文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是我国唯一以语音技术为产业化方向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中文语音交互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中文语音技术标准。

2010年,科大讯飞在业界发布以智能语音和人机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讯飞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平台基础上,科大讯飞推出覆盖多个行业的智能产品及服务,推动在消费者、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司法、智能服务、智能汽车、智慧医疗、运营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科大讯飞早已有所布局,主要向主机厂提供飞鱼智能助理、飞鱼OS、飞鱼智能车载音频管理系统、AI销服等产品及解决方案。2017年,科大讯飞与长安汽车在重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语音与大数据分析、车联网运营平台三大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当前,公司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实力得到了包括比亚迪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广泛认可,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全系搭载讯飞产品,双方正在不断加深合作。

市场份额: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中文语音产业链已初具规模。科大讯飞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更达80%以上,开发伙伴超过10000家,灵犀定制语音助手在同类产品中用户规模排名第一。

未来发展潜能: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核心研究和产业化方面成绩突出,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近年来业绩持续高增长,产业生态持续扩大。未来,有望在行业快速发展阶段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招引可能性:除合肥总部外,科大讯飞在深圳、杭州、哈尔滨等十个省外城市设有分公司。宿州在招引上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同时也面临省内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在招引时,除给予政策优惠外,还应注意结合产学研合作及配合相应主机厂招引项目以增强对其吸引力。

3.博世(BOSCH

公司简介: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是德国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能源及建筑技术的产业。总部设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市,博世公司全球员工人数超过27万,遍布50多个国家。博世是世界市场领导者之一,世界隐形冠军。数据显示,2021年,博世在华业绩保持增长,销售额达到约1286亿人民币(约169亿欧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9.6%,并创下在华销售额新高。

分布情况:1999年,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在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设有分公司与办事处,主要负责博世在中国大陆地区所有投资项目的发展及协调。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博世公司已在中国成立了10个代表处、5家贸易公司和一个贸易办事处、9家独资企业和9家合资企业、均由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统领在华经营活动。

产品技术优势:博世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博世的业务范围涵盖了汽油系统、柴油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汽车电子驱动、智能汽车零部件、起动机与发电机、电动工具、家用电器、传动与控制技术、热力技术和安防系统等。

市场份额:2021年度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数据(上险量)统计口径,博世超声波传感器(倒车、泊车)市场份额排名位列第三。近十年来,博世累计在中国市场的投入超过500亿人民币。中国继续保持博世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

未来发展潜能:博世在汽车零部件各个方面的研发及生产水平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021年博世中国员工增长近3000人,其中约1/3增长来自研发人员,主要涉及自动驾驶、软件服务和汽车工程等领域。未来,博士将继续保持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领导者和智能驾驶领域隐形冠军地位。

招引可能性:博世在中国雇员约21200名,仅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为例,其中国区员工总数已超过12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近88%,分布于上海、苏州两地的研发中心。博世汽车技术正在大举进入中国,投身于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其汽车零部件产品及智能驾驶配件产品涉及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可充分发挥宿州现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区位和成本优势积极承接转移和进行招引。


2.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企业情况汇总

1.整车企业

公司名称

安徽布局

总部所在地

业务

比亚迪

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高端核心零部件项目建成后,购置总成装配线、压力机、焊接机等设备,具备40万辆新能源汽车高端核心配套零部件生产能力。

广东省

深圳市

新能源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并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

江淮

汽车

新能源乘用车工厂主要分布在安徽的合肥和安庆,商用车主要分布在安徽的合肥、阜阳以及四川遂宁和山东青州。

安徽省

合肥市

整车(含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奇瑞

汽车

奇瑞智能网联未来工厂项目在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建设,将主要生产奇瑞4.0产品和T1X平台核心产品一瑞虎8系列等在内共计10款以上的产品,整车年产能将达到50万辆。

安徽省

芜湖市

整车(含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
制造和销售

蔚来

汽车

江淮蔚来合肥基地生产线已完成阶段性升级,年产能将翻倍至24万台,若通过加班或增加班次等途径,可提升至30万台,第二工厂2022年三季度正式投产。

安徽省

合肥市

整车(含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
制造和销售

大众

(安徽)

大众(安徽)有限公司将在3年内打造MEB平台并生产出更多新能源产品,助力大众集团全球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大众安徽研发中心将在2023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大众汽车(安徽)二期扩建工程计划于2021年启动,生产线基础设施、设备也将进一步完善,该工厂规模最大年产量预计可达35万辆,首款车型预计于2023年投产。

安徽省

合肥市

整车(含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
制造和销售

长安

汽车

合肥长安一期投资17亿元建成于2012年,二期投资30亿、建成于2019年,南边为一期、北边为二期,二期设计产能24万辆/年,截止目前,合肥长安整体已具备年产50-60万辆整车规模,涵盖长安汽车P2-P4平台乘用车及新能源系列车型。

北京市

整车(含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发动机的研发、生产

安凯

客车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定点生产高、中档,大、中型豪华客车及客车底盘的大型企业。2003年,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功重组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安凯客车的第一大股东持有28.12%的股权。

安徽省

合肥市

整车(商用车)研发、制造

汉马

科技

2021619日,汉马科技新能源重卡项目作为安徽省第六批重大项目在马鞍山正式宣布开工,新能源客车同期下线。

安徽省

马鞍山市

整车(商用车)研发、制造

 

2.重要零部件企业

公司名称

安徽布局

总部所在地

业务

大众

(安徽)

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投产后将每年为大众安徽MEB工厂生产的纯电动车型提供超过15万组电池系统。

安徽省

合肥市

电池系统

中航

锂电

2021810日,中航锂电宣布与合肥市签署投资协议,中航锂电5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户合肥。

江苏省

常州市

锂电池

国轩

高科

20213月,国轩高科与肥东县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拟投资120亿元在肥东县境内的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链系列项目,主要为动力锂电池上游原材料及电池回收等。公司合肥新站高新区50GWh动力电池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20G已于202112月正式动工建设,并将于2023年中前正式投产。

安徽省

合肥市

动力锂电池

中鼎

股份

中鼎股份总部位于宣城市宁国市,多年来,中鼎集团各项经营指标稳居国内同行业首位,顺利跻身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20”“中国汽车工业30”“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1002021年全球销售额达180亿元。

安徽省

宣城市

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流体管路系统、密封系统

保隆

科技

保隆科技在安徽省宁国市建有商用车空气弹簧生产线。20211228日,保隆科技自研的乘用车空气弹簧减振器支柱总成及独立式空气弹簧在其全新的合肥园区工厂量产。

上海市

松江区

空气弹簧以及轻量化部件

巨一

科技

巨一科技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领先的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专家,为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提供白车身、动力总成以及动力电池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同时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驱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全生命周期服务,2021年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安徽省

合肥市

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

长信

科技

目前芜湖本部集中了车载全业务链条,积极为ModelSModelX等旗舰车型提供中控屏模组;独供比亚迪唐、宋、秦等热销车型的中控屏模组,也通过国际知名Tier1汽车供应商阿尔派、伟世通、哈曼、大陆电子和夏普等进入大众汽车,福特、菲亚特车载供应链体系。

安徽省

芜湖市

汽车电子(车载Sensor、车载触控模组、车载盖板、车载显示模组等关键元器件和仪表盘模组、后视镜模组及中控屏模组等车载触显一体化模组封装业务)

伯特利

公司总部设在安徽芜湖,设有10家工厂,另有3大研发中心,分别位于芜湖、上海、美国底特律。专业从事汽车底盘件及车身件相关配套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零部件百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安徽省

芜湖市

停车制动、线控制动、轻量化、ADAS等产品。

德尔福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59平方米,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线束的工厂。公司为奇瑞(Chery)、吉利-沃尔沃(Volvo)、上海大众(SVW)等整车厂的多款畅销车型提供配套服务。

上海市

汽车线束

马瑞利

2021430日签约,一期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在芜湖经开区东区建设150亩空调热交换器工厂。该项目总体规划达80万台新能源汽车空调、700万台空调热交换器的年生产能力,在园区设立试验试制中心,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客户新车型项目开发需求。

上海市

动力系统和车灯
系统,现已投资
热交换系统工厂

联合

电子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位于上海、重庆、芜湖、柳州和苏州的五家技术中心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整车、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电力驱动性能开发实验室。

上海市

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控制系统、先进网联、混合动力和电力驱动控制系统

万安

科技

总部所在地浙江诸暨建有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在安徽合肥建有万安工业园,在安徽宁国建有铸造基地。

浙江省

绍兴市

汽车底盘控制系统

通宇

电子

目前合作的企业有一汽红旗、东风、吉利、长安、上汽大通、江淮、奇瑞、江铃福特、陕重汽、大运、华晨、理想、爱驰、恒大国能新能源等整车厂家及李尔、安道拓、麦格纳、芜湖瑞泰、大世、天成自控等国内外座椅厂商。

安徽省

合肥市

车身域控制类(含车身控制器、灯光域控制器、智能接线盒、发动机防盗控制单元、汽车遥控钥匙、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纹波防夹、中央网关等)、座椅控制类(驾驶环境控制器、座椅控制器、座椅调节开关总成、后视镜控制器等)及电源逆变类(150W2kW电源逆变器、智能玻璃调光控制
器等)

华域

汽车

20181220日,莱茵金属汽车与其中方合作伙伴华域汽车共同为新的生产基地揭幕。这是莱茵金属汽车在中国设立的第六家合资企业,主要生产铝制缸盖。全新亮相的华域皮尔博格(广德)有色零部件公司位于安徽省广德县,工厂占地面积达16000平方米。

上海市

汽车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新能源等

玲珑

轮胎

目前,公司在中国拥有招远、德州、柳州、荆门、长春五个生产基地,计划在陕西铜川、安徽合肥建设中国第六个、第七个生产基地;在海外拥有泰国、塞尔维亚两个生产基地,并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考察建厂,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全球轮胎市场。

山东省

烟台市

汽车轮胎

均胜

电子

为进一步促进公司汽车安全业务发展,特别是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驾驶领域的市场份额,公司于202110月新设汽车安全事业部境内控股主体安徽均胜控股,并为此拟引入战略投资者。

浙江省

宁波市

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车联网技术等

宁波

华翔

2021623日,肥西县政府与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华翔电子研发中心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签约活动。

浙江省

宁波市

真木、真铝、IMD/INS等装饰条;主副仪表板、门板、立柱、顶棚、头枕、风管、格栅、加油口盖等内外饰件;冷冲压、热成型等车身金属件;后视镜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线路线束保护系统、新能源电池包组件等电子产品等

一汽

富维

公司控股子公司长春一汽富维东阳汽车塑料零部件有限公司,采用自有资金投资2.3亿元,在合肥市成立全资子公司:富维东阳汽车塑料零部件(安徽)有限公司。建设年生产能力为40万辆车身外饰件产品的工厂,包括注塑、涂装、装配等工艺。华东地区新工厂的建立,将丰富公司外饰板块在全国的战略布局。

吉林省

长春市

汽车座椅、仪表板、门板、座椅骨架、保险杠、门槛总成、前围模块总成、防擦条、格栅总成、扰流板、后视镜、汽车滤清器、汽车照明装置、汽车冲压产品、车轮总成、汽车电子等汽车零部件

万里扬

公司商用车变速器生产基地位于浙江金华和山东平邑;乘用车变速器生产基地位于浙江金华和安徽芜湖。

浙江省

金华市

汽车变速器和新能源汽车传/驱动系统产品

继峰

股份

继峰股份于20214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成立了合肥继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浙江省

宁波市

汽车内饰件及其系统,以及道路车辆、非道路车辆悬挂驾驶座椅和乘客座椅

 


3.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为:上游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下游充电服务及后市场服务。

上游关键原材料与核心元器件,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车规级IGBT;核心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电子屏幕、电动空调、电动刹车、电动转向以及轮胎、内饰、车身、座椅等常规部件。

中游整车制造按类型分为乘用车、商用车和专用车,按新能源动力的不同,分为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

下游新能源汽车服务,主要包括充电服务和后市场服务两大部分,充电服务包括充电设备、换电设备及电池回收;后市场服务包括汽车金融、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汽车用品、出行服务等。

(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为感知系统(摄像头、雷达、地图与定位)、控制系统(算法、芯片、操作系统)、执行系统(集成控制系统)等关键系统。

产业链中游为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集成系统。中游的整车厂(如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兴造车势力)作为核心位置,一方面作为终端、软件、服务的集成者,同时也在积极开展自身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业务。 除整车企业之外,现阶段,我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中游代表企业包括百度Apollo车联网、阿里巴巴、腾讯车联等。

产业链下游为出行服务、物流服务等应用服务。随着行业升级发展,出行服务、物流服务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不断释放。汽车共享、移动出行等业态发展日新月异,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方面,包含了传统TSP供应商以及新兴车联网创业企业。 现阶段,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业链下游出行服务代表企业包括首汽出行、滴滴出行等,物流服务代表企业包括顺丰速运、图森未来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示意图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示意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