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245/202210-00041 信息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2-01-26 发布日期: 2022-10-27 15:59
文  号: 宿发改产业〔2022〕163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宿州市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策咨询机关: 国民经济综合规划科 政策咨询电话: 3044526

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宿州市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2-10-27 15:59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06

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宿州市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宿发改产业〔2022〕16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相关市直单位:

    现将《宿州市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10月26日


宿州市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


为    贯彻落实宿州市十大重点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决策部署,结合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背景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以及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3大类。

(一)国内新材料产业发展背景

我国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了全球门类最全、规模第一的材料产业体系。建成了涵盖金属、高分子、陶瓷等结构与功能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形成了庞大的材料生产规模,其中钢铁、稀土金属、化学纤维、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等百余种材料产量达到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国内新材料产业规模20216.4万亿元,预计 2025 年全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超过 10 万亿元。

(二)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背景

十三五期间,我省新材料产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初步形成了先进基础材料体系、关键战略材料体系以及前沿材料体系。拥有3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00多家省级创新平台、若干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动态存储芯片、柔性可折叠玻璃、陶铝新材料等在国内乃至国际实现并跑领跑,8.5TFT玻璃基板、铜铟镓硒发电玻璃、PVA光学薄膜、MEMS传感器等一批创新成果率先实现国产化。近年来,我省陆续出台了《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支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铜陵先进结构材料基地入选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蚌埠硅基新材料、安庆先进化工材料、铜陵铜基新材料、淮北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淮北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跻身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马鞍山先进钢铁材料、合肥新能源材料、合肥新型显示新材料、蚌埠生物基新材料、两淮煤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已呈现明显集聚态势。培育出一批以铜陵有色、海螺集团、皖维集团等为代表的龙头骨干企业。

二、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概况

我市现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36家,2021年完成年度产值约53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引进重点院校和高端人才团队,初步形成了以萧县化工新材料为代表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

(一)整体情况

1.产业发展初具特色。在建筑新材料方面,我市萧县功能性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有序发展,基地以防腐涂料、防火材料、高技术陶瓷等为主攻方向,现已布局相关企业近40家。高性能复合材料方面,我市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自主研发飞机整段机身整体加工成型、航空复合材料大型结构件罐外成型、无人机整机外壳加工成型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于军用和商用飞机制造、无人机制造、导弹武器装备制造等领域;新型功能材料方面,我市妙顺环保科技公司生产的可降解地膜项目,将对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防止土壤退化起到积极作用;生物基材料方面,我市经开区安徽紫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高性能薄膜材料,目前正在建设生物基降解材料包装薄膜生产项目,填补生物基降解材料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空白;在前沿材料方面,市经开区雪龙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来特种棉浆生产的基础上,正在研发三醋酸纤维特种棉浆,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屏中偏光膜的制造,有望解决该领域技术卡脖子问题。

2.创新平台有序搭建。202010月底,张江萧县高科技园与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先进材料研究院重点开展新型建材、绿色建材、利废建材、节能建材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发展。石墨烯复合功能薄膜材料工程实验室依托安徽紫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现已通过验收,重点承担建设省级科技专项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抗菌薄膜的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实验室研发的阻隔紫外线薄膜、抗微生物塑料食品包装薄膜材料等产品市场应用良好,产品获批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工业精品。20208月,安徽新大陆特种涂料有限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被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并备案,聚力打造防腐涂料制造业高端品牌。2022年年初,新材料领域两家企业获批省工程研究中心,其中:安徽省特种棉纤维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安徽雪龙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致力攻克特种棉纤维领域的技术难题及应用创新,积极推动功能差异化棉纤维与高性能棉纤维等生物纤维材料产业的发展。安徽省耐高温低碳复合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安徽省萧县华龙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承建,主要聚焦碳复合耐高温材料低碳化的研发方向,推动耐高温材料技术成果产业化及规模化水平。

3.项目建设持续发力。2022年,我市实施的亿元以上新材料相关重点项目20余个。高新区航空先进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可形成年产200万件航空先进复合材料部件的生产能力。宿州经开区半导体气体、材料研发及国产化二期项目由宿州伊维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承担建设,主要建设混配气、氟碳气等375N以上高纯特种电子气生产线装置系统,建成后形成年产8000吨特种气体,13万立方米混配气及大宗气体的生产能力。宿州经开区年产2万吨醋酸纤维棉浆生产线升级改造与扩建项目由安徽雪龙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建设,项目建设可实现棉浆生产节水节能,提升高品级棉浆生产控制能力,填补国内醋酸纤维棉浆的空白。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培育阶段,与省内新材料产业重点布局地市上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

1.骨干企业数量偏少。我市新材料产业中小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骨干企业偏少,对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在省域范围内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不足。

2.产业集聚程度不高除萧县以防腐涂料等新型建筑材料为产业基础形成了萧县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外,我市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企业基本处于分散布局状态,资源集聚效益尚未显现,尚未形成标志性特色产业园区。

3.企业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大部分新材料企业的创新集中于模仿和逆向开发,原创性研究和颠覆性产品较少,创新引领发展的效果不明显,部分新材料产品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三、总体要求

(一)发展目标

瞄准长三角地区开展产业技术双承接,加快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更新换代,围绕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展碳纤维材料、高性能薄膜材料、防腐材料、电子气体、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和OLED材料等,推进碳基复合材料、生物基化学纤维材料、高阻隔复合包装新材料、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积极打造全省重要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

(二)实施路径

1.招引培育骨干企业。围绕我市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集中力量招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挂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新产品研制和标准制定,开展相关科研生产许可等资质认证,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引导全市新材料企业之间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间加强产业协作配套。针对性开展企业培育工作,培育一批新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2.招引培养人才团队。深入实施各类引才计划,积极引进和培育新材料产业高端人才团队。以重大研发产业化项目为载体,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引进等方式,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人才柔性使用机制,通过项目合作、互聘兼职等方式,推动人才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促进高层次人才共享共用。优化人才创业机制,营造适合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拓宽人才创业筹融资渠道。

3.推进实施重点项目。充分挖掘招引企业和现有企业投资潜力,建立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库,谋划、实施一批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促进一批重点新材料产品实现规模生产与应用。按照四督四保要求,推动新材料重点项目快建设、快投入、快产出、快达效。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重大工程建设对新材料的需求,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攻尖计划等专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协同攻关,突破一批新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转化项目。依托萧县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深化新材料产业研发机构与终端应用企业的战略合作,联合实施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

4.搭建完善重大平台。充分发挥安徽省新型耐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新大陆特种涂料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石墨烯复合功能薄膜新材料工程实验室等现有新材料重点创新平台作用,支持新材料企业争创省级企业创新平台。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会同骨干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新材料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等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实验室等各类新材料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建设一批研发测试、中试放大、检验检测等新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和扶持一批信息对接、技术转化等中介服务机构,为新材料产业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

5.充分发挥金融资本作用。根据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创新银行信贷支持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为新材料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挖掘不同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推动各层级资本市场的相互协作,共同为新材料企业搭建融资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新材料企业通过上市扩大融资规模或者并购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银行、信托、担保、融资租赁、基金等机构加强合作,开发适应新材料企业特点的新融资模式,完善债权、股权相结合的产业融资模式,为新材料企业提供更多融资选择。

四、发展重点

1.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巩固优势产品,优化品种结构,做大做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高性能薄膜材料,发展高强度工程塑料等,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向高端转型。集聚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依托市高新区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安徽天富环保材料等公司,大力发展碳纤维及其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等产品;进一步加大与军工、国资合作,推进研发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汽车及轨道交通轻量化等行业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产品;逐步推动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关联的装备、模具、树脂、助剂、辅料、耗材等企业集聚,不断完善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壮大高性能薄膜材料,依托紫金新材料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食品软包装、高阻隔复合包装新材料等,推动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学品等产品包装及电子器件封装及燃料电池隔膜等领域的高阻隔膜材料产业化规模化,支持企业增加专业研发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研发应用于多领域的高性能薄膜材料。培育发展工程塑料,聚焦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醚等工程塑料产品,加强改性、提高宽耐温、高抗冲、抗老化、高耐磨和易加工等性能。(承载地区:市经开区、市高新区、宿马园区;存量企业:佳力奇复材、天富环保;重点招引企业:中材科技、九鼎新材、泰和新材、泰和新材、江苏耘安新材、苏州纳磐)

2.光电新材料。坚持特点突出、技术先进、市场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的原则,围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应用领域,重点发展特种电子气体材料、锂电池材料、软磁材料等,加大探索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步伐。大力发展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依托伊维特新材料等企业,积极跟踪电子级特种气体国内外前沿技术,坚持自主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系列特种电子气体等领域关键技术,重点发展电子级氧化亚氮、电子级二氧化碳、电子级一氧化碳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纯特种电子材料,实现多种电子气体出口替代,为国家信息产业安全提供保障。特色发展软磁材料,做大做强磁粉芯产业,实现高频稀土软磁材料及器件、金属软磁复合材料及器件、电磁波吸收材料等磁性材料及电子器件产业化,拓展软磁带材在逆变器、高速/高频电机和高端电子器件三大领域的应用。培育发展电子薄膜材料,依托功能性薄膜产业基础,围绕5G智能终端与柔性显示领域,着力引进光学显示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光学保护膜等光电子功能薄膜和OLED显示面板材料项目,打造系列化产品。(承载地区:市经开区、市高新区、萧县;存量企业:伊维特新材料、安徽璜峪电磁、格派新能源;重点招引企业:晶瑞股份、江阴润玛、南大光电、兴业材料、圣泉集团、旭有机材、和成显示、当升科技、长园化学、国泰华荣、矿冶科技)

3.精细化工材料。依托萧县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基地,不断擦亮中国防腐第一县称号,依托市经开区、萧县两大省级化工园区,积极提升我市化学工业产业能级,重点发展绿色环保高效助剂、高吸水性树脂、导电性树脂和可降解聚合物等。涂料方面,推动涂料上游树脂配套供应,依托萧县、市经开区现有企业重点发展环保功能性涂料产品;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外涂料企业入园工作。胶黏剂方面,重点对接我市装备制造产业、纺织鞋服产业发展所需的环保型胶黏剂品种,重点发展包括水性丙烯酸、环保型热熔胶、导电胶、有机硅胶等。(承载地区:萧县、市经开区;存量企业:华大化学、新大陆涂料、远大洪雨;重点招引企业:立邦涂料、东方雨虹、冠军涂料、巴斯夫涂料、科顺股份、江西思科、3M集团、陶氏/康宁合资公司、冠军涂料、晨阳集团、北京九州兴邦、天津津海特种涂料

4.高性能膜材料。依托紫金新材料等存量企业,加大高性能膜材料细分产业方向的技术攻关,充分发挥膜材料耐高低温性、电绝缘性、耐辐射性、耐腐蚀性等特性,嵌入应用于节能环保、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医药医疗等产业领域。积极探索发展工业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等抗污染膜、低压纳滤膜、超滤微滤膜、反渗透膜、中空纤维膜等高性能分离膜及组件;开发吸附、降解膜材料及应用技术,发展工业废弃污染用全氟膜、高性能陶瓷分离膜;择机发展动力电池用电隔膜、封装膜,电子产品护眼防眩光膜、防蓝光膜等;深入发展面向医药、精密电子、食品等包装应用的高阻隔薄膜材料。(承载地区:市经开区、宿马园区;重点企业:紫金新材料;重点招引企业:海南立昇、清大膜科膜、北京廷润、杭州埃尔环保、北京环宇利达、上海海优威、新纶科技、江苏华谷、道明光学/上海紫江、新纶科技、苏州凡赛特、高仁新材、新纶科技、皖维皕盛

5.先进高分子及其改性材料。择机发展特种工程塑料、液晶聚合物、生物可降解塑料等。特种工程塑料方面,发展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及聚苯醚和改性聚苯醚(PPOMPPO)这五类通用型大宗品种;液晶聚合物方面,积极抢抓LCP市场潜力较大的有利趋势,布局招引相关企业;生物可降解塑料方面,抢抓限塑令的有力时机,推动妙顺环保等现有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多样化发展PBATPBSPLA等多样化品种,利用区域农副产品资源,根据市场进展情况,适度发展PHA等。(承载区域:市经开区、萧县、宿马园区;重点企业:妙顺环保;重点招引企业:惠生新材、杭州塑盟特、时代新材、今山电子、吉林中研、赢创化学、江苏普理、辰东新材、新和成、银禧科技、国恩股份、金发科技)

6.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我市建材、耐火材料、陶瓷制品等产业发展基础上,积极向低碳绿色环保产业方向转型。重点发展高端功能性陶瓷产品,如绝缘装置瓷、电容器瓷、铁电陶瓷、半导体陶瓷和快离子陶瓷等。突出以下发展重点:电子陶瓷材料显微结构细晶化、材料功能的多样化、电磁特性的高频化及低损耗化;满足电子元件小型化/ 微型化新型电子陶瓷材料及其关键技术;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特征频率的新型电子陶瓷材料;具有电、磁、光、热耦合行为和超常电磁特性的新型多功能陶瓷材料系统;满足固体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照明技术的电子陶瓷材料等。(承载区域:萧县;存量企业:安徽磐盛、华龙耐火;重点招引企业:风华高科、火炬电子、国瓷材料、三环集团、中电科、宜兴电子、闽航电子、中瓷电子)

7.化纤无纺材料。在我市纺织鞋服产业发展情况较好的基础上,探索发展无纺材料发展,可向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半导体及高新技术电子元器件擦拭用品等方向发展。积极承接江浙沪企业,形成功能性化纤无纺材料及其制品的产业集聚,有效推动宿州家纺鞋服等纺织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承载区域:市经开区;重点招引企业:恒天嘉华、瑞光集团、华昊无纺布、必得福、金三发集团、欣龙无纺)

五、工作机制

(一)发挥专班赋能协调作用

市级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专班推进组顶格谋划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协调龙头企业提出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主动对接会见省内外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及时将意向投资企业和项目推荐给相关县区园区。及时响应各地提出的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中的需要省级协调的事项,协助县区园区组织新材料方向双招双引重要活动,做好全市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成果的跟踪统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二)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持续推进聚焦长三角区域定向招商引资,深化与沪苏浙及省际毗邻地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分工合作。重点招引一批投资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牵引性强的新材料产业项目。结合本地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合理确定新材料产业主攻方向,持续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做好重点推荐项目的对接论证和服务,推动尽快落地实施。(责任单位:市经开区管委会、市投资促进中心、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三)发挥财政资金支持效力

充分发挥财政支持的杠杆效应,保障市级层面配套资金,用足用满三重一创、制造强省、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作用,加大对新材料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项目、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等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四)强化项目要素保障

聚焦重点项目四督四保,集中要素支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先保障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项目、平台的用电、用能和用地需求。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引导不符合园区产业方向的低效企业退出,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土地产出效益,为新材料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引导各类基金支持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五)发挥创新平台引智作用

提升已有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发展水平,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安徽省新型耐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墨烯复合功能薄膜新材料工程实验室、安徽新大陆特种涂料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引导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补齐创新链、产业化短板,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加强新材料领域工匠培育,打造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新型蓝领队伍。(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六、专班人员名单

(一)产业推进组

  :任 东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李晓宁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张 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胡兴无 市人大一级调研员

副组长:胡大为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朱大忠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磊 市经信局局长

工作专班成员由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中心负责同志或工作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副主任孙书仁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产业招商小分队

  长:邵广真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副队长:冯永斌 党组成员、副局长(副队长)

杨夫杰 市科技局引智与成果办主任(副队长)

成 员:尹白露 市发改委产业和高技术发展科科长

朱永卿 市经开区招商二中心负责人

师晓悦  市经开区招商二中心副局长       

王希希  市发改委产业和高技术发展科科员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57-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