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2021年农户存售粮情况分析
为掌握农户存粮、售粮情况,近期,埇桥区发展改革委成本调查队对全区4个调查点20个调查户在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的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的自食自用量、存粮数量、出售量和出售金额等情况进行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农户存、售粮数量减少;出售价格上涨;自食自用量减少;粮食产量下降。具体情况如下:
一、农户存粮数量减少
截至今年3月31日,农户户均存粮387.25公斤,较上年同期减少528.1公斤,减幅为57.69%。存粮中小麦314.25公斤,玉米73.00公斤,分别占存粮总量的81.15%、18.85%。因小麦价格自去年10月下旬开始有小幅上涨(由原来的2.36元/公斤涨至目前的2.46元/公斤),农户存在惜售心理,因此存粮总量中小麦占比较大。
二、售粮数量下降
1、户均售粮数量减少。截至今年3月31日,调查期内农户户均出售粮食14397.6公斤,比去年同期减少4688.48公斤,减幅为24.56%;户均出售金额是34298.3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92.79元,降幅为11.35%。
2、售粮结构。农户售粮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分别占出售总量的53.69%和43.7%,大豆仅占2.61%。
3、售粮渠道。农户将粮食销售给粮食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以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仅占销售数量的0.92%,大部分通过个体粮贩等其他渠道出售。因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过程中严格按粮食标准、等级收购,而个体粮贩收购时对含水量、等级等要求相对不高,他们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收购,对农户来说省时省工,因此销售给小商小贩成为农户最佳选择。
三、自食自用量减少
一是农民生活习惯改变了,所需面粉及食品基本都是从市场购进,极少食用自己生产的粮食;二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户讲究科学饮食,副食品食用量加大,主粮食用相对减少。
四、农户存、售粮减少的原因
2020年本区粮食产量下降,直接影响农户存粮数量,其次就是受农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粮食价格因素的影响。
1、生活习惯的改变。由于农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农户现在已不存口粮,农户口粮主要以小麦为主,所需面粉基本都是从市场购进,所以近几年小麦存粮也有所减少。玉米、大豆受价格及外出务工的影响,大部分农户都抓住机会及时出售,只有少数农户手中还留有玉米,大豆几乎无存粮。
2、小麦、玉米亩产量的下降是户均存、售粮减少的主要因素。2020年小麦、玉米亩产量较2019年下降,降幅分别为24.7% 、26.1% 。小麦减产是由于生长期天气干旱,造成颗粒数减少、籽粒不饱满、千粒重较轻,致使小麦亩产量下降幅度明显。玉米减产是因为生长期遭受水灾严重,玉米品质较差,致使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五、建议
1、加大技术支持,帮助农户科学储粮。农户存粮情况对调节市场粮价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户科学存储粮食知识宣传,让农户存粮更安全、更优质。
2、优化品种结构。自然条件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农民增收已不能只靠粮食增产和提高粮价,而是要提高粮食的品质。粮农要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主打绿色生态品牌,不断契合居民日益升级的粮食消费需求。
3、切实做好粮食市场信息的监测、收集。利用合理的渠道、及时发布供求及价格信息,公告价格政策,通过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组织销售,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防止不必要的价格利益受损。